临沭县应急管理局:下好“三步棋”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 | ||||||||||||||||||||||||
2025-01-24 点击数: | ||||||||||||||||||||||||
|
||||||||||||||||||||||||
|
||||||||||||||||||||||||
2024年以来,临沭县应急管理局着眼“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源头治本、综合治理,牢牢抓好风险防范,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断走深走实。 分级分类、靶向施策,全方位高质量抓实安全风险防控。诊断定级,精准画像。为精准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对全县危险化学品和工贸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危化品企业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评估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将企业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目前,已完成11家化工和危化品企业自评及县级复评,4家企业完成市级复评。其中蓝色企业1家,黄色企业7家,橙色企业3家,红色企业0家。工贸企业根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风险隐患状况等因素,从高到低精准划分为A、B、C、D四类。目前,已对82家县级监管的Ⅰ类企业和330家镇级监管的Ⅱ类企业逐一进行诊断分级。实时监测,动态更新。为杜绝“一次分级定终生”,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年度执法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情况,以企业现有分级分类情况为基础,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动态更新。同步建立企业升级降级机制,定期分析监管、检查、执法等数据,对工作达标的企业评估上调企业等级,对存在问题隐患较多的、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且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整改的、发生事故等情况的,及时评估下调企业等级,并依法将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根据分级分类标准,明确差异化监管措施,实施精准执法。危险化学品领域,对蓝色、黄色等级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或“四不两直”抽查检查;对橙色等级企业制定执法检查计划,半年内不少于1次全面执法检查,并派员帮扶、驻点监督,组织专家精准指导服务;对红色等级企业,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工贸领域,对A类企业以指导服务为主,鼓励自主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对B类企业实施常态化监管,按执法计划定期检查督促提升;对C类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强化检查助力改进;对D类企业年底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依法依规责令整改。 细处着眼、实处入手,多领域深层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全力攻坚风险隐患。对照三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镇街、行业企业运用企业自查、部门抽查、专家帮扶等手段,开展起底式、拉网式、全覆盖隐患排查,摸清查实重大事故隐患。累计检查企业13933家次,排查重大隐患415条,已全部完成整改。由县安委会办公室牵头,持续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搞虚假整改,严格责任追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安全生产问题隐患真正“减存量、控增量”。目前,已开展4轮次的“回头看”检查,检查问题已全部按照要求闭环整改。高质高效督导检查。坚持“督政”与“督企”结合,不定期组织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异地互查,共抽查企业118家,发现问题隐患667项,全部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定期开展暗访检查,每月组织10个暗访组,对全县各镇街(区)和19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互查,同时,常态化组织科级干部带队随机抽取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检查,进一步加密督导检查频次,确保安全防范工作落实落细。“刚柔并济”精准执法。进一步完善执法企业名录库,确定“一家企业对应一个执法主体”,对每家企业的执法检查由相对应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负责,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其中,县级重点执法检查企业名录库62家,一般执法检查企业名录库110家。聚焦危化品、非煤矿山以及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未持证的、有重大隐患的、违法外包外租等违法行为,提高执法精准度、震慑力。全县共检查企业777家次,立案74起,行政处罚542.25万元。 创新赋能、强基固本,多维度系统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结对帮扶“促提升”。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将全县24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分成12个小组,每两家企业形成“安全联盟”,帮扶企业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整体评价等形式开展精准帮扶,实现企业之间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共享与互补,让“落后”企业对照标杆抓安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深刻转变。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活动五轮,累计发现安全隐患693项,均已完成整改和闭环管理。高手查体“治未病”。聘请高水平专家对7家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高手查体”服务,从安全基础管理、电气仪表、工艺设备、设计总图等方面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企业资料和现场进行深度检查评估,对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安全设施、装备技术、综合管理等各项内容查深、查透,由表及里,综合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杜绝“水过地皮湿”式检查。发现问题540项,已全部完成整改。科技强安“提质效”。深化应用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数字化管控系统,全县共111家化工及危化品企业接入系统,实现了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艺装置、重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监测监控数据实时监测,有效管控重大风险。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完成2家涉及氯化、重氮化工艺企业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2家具有爆炸风险的化工装置设施的无人化改造。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