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的建议》的答复 | ||||||||||||||||||||||||
2025-05-30 点击数: | ||||||||||||||||||||||||
|
||||||||||||||||||||||||
|
||||||||||||||||||||||||
王洪江、季洪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您提出的这一建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议办理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办理方案,按时督促相关科室做好建议办理工作。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加强规划引领 我县结合自身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系统谋划全县循环农业发展蓝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北瓜南豆、东莓西柳、中部食用菌、全域白羽鸡”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引领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联农带农增收致富;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重点打造青云镇“沂蒙好栗”片区、玉山镇“薯香茶韵”片区、蛟龙镇山子片区、曹庄镇“岌山花园”片区、店头镇“田园楮林”片区等1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大力发展休闲游、观光游、研学游,促进农文旅结合和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立体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林下经济”、“茶果间作”等高效种养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合作共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引导生态循环农业主体与村集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度合作,探索“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昌德东公司与镇街、村集体三方合作成立共富公司,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安置移动菇房,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助力村民人均增收3万元。 三、生态循环农业提升经济效益 推动“秸秆生菇”“粪污造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粮食→秸秆”菌肥粮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清洁环境、降低成本、改善土壤、增加收入,秸秆经过二次华丽变身,附加值提升250元/吨左右。鼓励“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以公司、基地为龙头,鼓励个体农户利用闲置民房、塑料大棚,盘活闲置宅基地,采用移动菇房栽培生产模式进行食用菌栽培,为周边有意发展鹿茸菇栽培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提供菌包、种植技术及产品回购服务,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助推镇街财政、村集体经济、农民三个增收。 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养殖服务 围绕畜牧业的防疫、运输、加工等服务行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实现增收;延长产业链条,对畜禽产品进行加工,提升附加值。如山东盛合食品有限公司对畜禽产品进行分割,畜禽产品经加工后销路拓宽、价格升高,实现增收。 五、加强培训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结合“冬春农民大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四雁工程培训”、“乡村赋能培训”等培训活动,发放培训手册、技术明白纸,宣传推广作物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同时结合农时季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畜禽养殖场,开展培训和指导,向农民传授立体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等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能。同时,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学习借鉴,推动立体生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六、支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叶是我县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包括茶园建设补贴、无性茶园建园补贴、茶苗补贴、茶叶加工设备购置补贴、茶叶品牌创建奖励等,有效激发了茶叶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县农业农村局将以您的建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扎实推进立体生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茶叶农户补贴等工作,努力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感谢您提的宝贵建议,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30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