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概况
经济发展
2024年,临沭县承压奋进稳增长、兴实体,“强县之基”更加稳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左右、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3.7%。在2023年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第3名,连续两年全市一等奖。工业支撑坚实有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5%,预计增加值增长9.7%、连续18个月全市前4,“3+2”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8.5%,拉动增长2.7个百分点,是工业经济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压舱石”。加力推进企业分级分层培育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8家。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雷华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市唯一,金正阳公司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共76家。出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获批省“两化融合”和DCMM贯标企业8家、“晨星工厂”4家、智能工厂2家。深化“百项技改、百企转型”行动,入选省技改导向目录和技术创新项目22个、市重点技改项目17个,获批省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5家,山田新材料公司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史丹利公司获评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经济开发区获批市级绿色工业园区。市场消费逆势突围。率先在全市出台《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500万元奖补资金,入选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4个,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居全市前列。深入实施“旅游突破年”计划,打造精品旅游线路4条,创新举办青年造物节、长乐夜宴等节会活动,全年接待游客61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分别增长20.2%、18.9%,成功参与承办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会。“夜游冠山”民宿和露营基地建成运营,义水老街获评“全市十佳夜间文旅消费打卡地”,朱村旅游区入选临沂“网红打卡地”,沭河大酒店获评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点燃赛事经济,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国女子篮球超级联赛、山东省皮划艇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16项,实现“办一次赛、兴一座城”。开展“惠消费、沭于你”“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发展“首店+商圈+夜经济”等模式,星巴克、瑞幸、喜茶等知名品牌首店入驻,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推广“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线上销售模式,网络零售总额12.1亿元,增长13.9%。要素保障精准高效。实施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再开发行动,收储、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022亩。全力推进“五争一促”活动,入选国家和省、市级项目336个、增长92%,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上级资金42.8亿元,增长8.3%。持续开展“市行行长临沭行”“信贷行长项目行”等政金企对接活动,解决融资需求21.5亿元,全县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10.8亿元,同比增长14.7%、九县第1,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占比达87.2%。实施“美德积分进园区”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全市金改试验区重点改革事项。加强与全市职业院校合作,创新“引企驻校”“引校进企”人才引育模式,开设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育班,为企业输送急需人才2000余人。科技创新勇攀新高。发挥3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达10.2亿元,占GDP的3.8%,占比提高0.14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获评省科技创新强县。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3.4%、提高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获评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家,科翰硅源新材料公司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实现省级成果转化平台“零的突破”。深化“百家院所进临沭”活动,转化科技成果41项,获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3亿元,入选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5人。荣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金正大公司获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市唯一。开放合作深度拓展。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突破基金招商,设立2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举办长三角招商推介会,参加全市京津冀、大湾区招商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06个、计划投资220亿元。招引500强项目5个、过10亿元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173个、实际到位资金92亿元。世界500强美国百事公司山东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实现“当月投产、次月纳统”,创造了百事在国内建厂“最快速度”,获评全市“十好项目”。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新到外资2370万美元。组织企业赴欧美、日韩、中亚等国家“出海”抢订单,依托临沂海外商城建立地产品展销中心和“海外仓”,进出口总额增长14.8%。坚持内销、出口双向发力,新增外贸实体53家、市场采购贸易企业8家,获评全市内外贸产品“三同”企业9家。创新打造全省首个全贸易对象跨境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2.3亿元。三兴食品公司通过AEO海关高级认证,是全市食品行业首家认证企业。获评“世界手工艺城市—柳编工艺之都”,成为全省第1个、全国第8个“世界手工艺城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面对企业经营困难实际,加强县级干部“一对一”帮扶,精准实施惠企利企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2亿元。发挥1亿元应急转贷基金作用,为企业调整到期贷款28.8亿元、节省转贷成本1580万元。完成1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基本实现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全覆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提供云端连线、周末不打烊等服务,持续擦亮“阳光办、沭心办”政务服务品牌。项目建设“中介联合体”培育工作获评省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试点,“三力融合”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做法入选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制定“人才公寓免费住”“科创园区免费用”等政策,分配人才公寓116套,提供创业场所1.4万平方米。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商业秘密保护经验在全省推广,获批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