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履职依据>>政策文件>>部门文件>>正文
 索引号  linshuxianwhgdxwcbj/2022-0000166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  2021-02-23
 成文日期  2021-02-23  效力状态  生效中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沭文旅字〔2021〕1号
 标题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统一编号 
索引号: linshuxianwhgdxwcbj/2022-0000166
发布机构: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部门文件
发布日期: 2021-02-23
成文日期: 2021-02-23
效力状态: 生效中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沭文旅字〔2021〕1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重大历史节点,全面对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持续实施“12310”发展战略,即:“一大目标”——打造“鲁南苏北文化旅游名县”;“两条主线”——效能提升、产品供给;“三大重点”——文旅融合、改革创新、文旅安全;“十大工程”——实施文旅党建、文旅建设、文化活动、文旅创新、文旅品牌、文化传承、文旅发展、文旅安全、文旅宣传、文旅服务工程,加快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文旅党建工程,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抓党建做为第一要务,加强党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倡树“人诚事公、风正业兴”的核心理念,用正气、正风、正能量抓班子带队伍。

2.加强理论武装。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好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强化政治历练,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提升学习效果。

3.管好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把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实到意识形态各项工作中。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防控应急处置力度,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大力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

4.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政治监督确保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纪律法规学习和案例警示教育,持续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从严正风肃纪,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实施文旅建设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5.落实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文旅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落实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等任务,推出一批市、省、国家级改革案例。继续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馆。继续推进“书香临沭”建设,扎实开展“城市书房”项目建设。

6.深化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抓好264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2处标准化文化广场、58处乡村记忆馆、12处图书馆文化馆分馆的提档升级,振兴乡村文化,提升服务效能。健全完善群众文化骨干数据库,成立村居、社区群众性文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统筹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旅游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施,有步骤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

7.加强文旅设施建设。督导各镇街新建、改扩建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已建成场馆按计划开放,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按照功能齐备、满足现代旅游需求、彰显临沭形象的标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在主城区和沭河、苍源河沿线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咖啡屋、茶舍、零售店等小型旅游消费设施。推动相关部门在高速公路、城乡主干道完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

三、实施文旅活动工程,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8.开展品牌活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沭8周年、临沭恢复建县60周年、新华社山东分社成立80周年、临沭解放80周年、临沭建县1400周年。围绕上述重大主题和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品牌文化活动,统筹办好文化进万家、欢乐下基层、“钻石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文化惠民消费季、民间秧歌会、广场舞大赛、庄户剧团展演等190项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书香临沭”全民阅读工程。组织实体书店开展特色读书活动,举办“书香临沭”优秀图书惠民展。实施阅读推广人培养计划。为全县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举办“讴歌党史伟业·启航复兴征程——书香中的红色故事”展览和“我的书屋·我的梦”“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等主题活动。演好264场“送戏下乡”,放好2832场“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创作文艺作品。

9.开展公益培训。做好“星辰计划——群文大讲堂”公益培训活动。开办器乐、舞蹈、声乐、书画、象棋、航模等各类公益培训和文化公益课堂,大力培育壮大文化志愿队伍,鼓励、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为农村培训文艺人才,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场所利用率。

四、实施文旅创新工程,推进文旅事业创新发展

10.科学摆布力量。按照三分之一精力抓常规性工作、三分之二精力抓创新性工作的思路摆布力量,围绕打造“临沂东部产业新高地、花园卫星城”的总体目标,全面深入研究上级关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政策,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用好政策,夺旗摘牌。局属每个单位、科室力争每年都有省级以上荣誉,全力打造鲁南苏北文化旅游名县。

11.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走活“六步棋”,提升庄户剧团和文艺团队演出质量。

五、实施文旅品牌工程,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12.搞好文艺创作。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突出现实题材创作,努力推出一批“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舞台艺术精品和美术作品。特别要突出抓好农村现实题材创作,重点反映移风易俗、扶贫扶志、扫黑除恶、全民普法、家教家风等内容,推出一批优秀专业艺术作品和群众文艺作品,积极传播乡村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13.书画展览展示。以“画临沭·展临沭”为主题,举办“不忘初心·聚绘临沭”——全县首届山水画大展、“岁月如歌·泼墨青花”——临沭县首届青花瓷画艺术大展。

14.打造省级品牌。力争新创1—2个省级以上文化品牌。

六、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5.加强文物保护。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强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持续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加大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力度和消防安全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法人违法行为,完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统筹推进文保单位数字化、智慧化管控室建设。滋养传承文化根脉,持续推进“乡约临沭”记忆馆建设。积极做好县博物馆展陈工作。组织“5.18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策划推出主题展览,组织优秀展览“走”出去,整合博物馆资源进行线上展览展示,推广“博物馆+景区”发展经验,推动形成类别多样、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体系。继续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

16.保护传承非遗。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审推荐和市级非遗项目评审认定工作。扎实开展“非遗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提升我县非遗影响力。探索“非遗在社区”试点,创新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模式,突显非遗社会教育功能。公布县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举办传承人群培训。优化“互联网+传统工艺”发展模式,巩固非遗+脱贫成果。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文化临沭”红色非遗作品展。

七、实施文旅发展工程,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17.着力提振文旅消费。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促进活动。组织景区景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拉动二次消费。加强宣传推介,刺激夜间文旅消费。

18.加快培育新兴业态。指导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房车旅游、婚庆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建立全县旅游新业态项目库,培育一批旅游新业态储备项目,推荐优质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基地,支持旅游新业态企业参与文旅惠民消费活动。

19.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以村庄景区化培育建设为抓手,支持资源禀赋较好的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对照A级景区建设标准,加强景区化村庄的软硬件配套建设,创新“旅游+”特色发展模式,深度开发农、文、旅融合产品,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旅游业态丰富、管理服务规范和村民生活富裕的景区化村庄。挖掘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潜力,推动重点景区列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20.实施后备箱工程。突出临沭柳编、优质花肥、临沭花生、临沭板栗、临沭绿茶、临沭地瓜、石门紫薯、蛟龙粉条、临沭草莓、大兴蓝莓、丹霞雪桃、脆皮肘子、驴蹄烧饼、店头鲜切花、曹庄老咸菜、玉山百合花、沂蒙老区酒、沭河双黄蛋、韩村大锅饼、清真草烧鸡等临沭名特优地产,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使临沭成为长三角的“粮袋子”“油瓶子”“果蓝子”和“菜园子”,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京津冀的前花园。

21.打造精品旅游民宿。选择靠山、沿河、近湖、环景区、传统古村落、田园综合体、城市游憩带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民宿。鼓励挖掘地方特色小吃,推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好吃、好带、有故事的旅游食品,让游客“留下来、住一晚,吃一点、带一点”。

22.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讲解服务。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八、实施文旅安全工程,提升市场管理水平

23.强化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突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进行安全风险检查评估,提高督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应急处置能力。聚焦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全力抓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传输保障工作。加强社情民意和重大危害社会稳定隐患的研判预测,严格落实重大紧急信访信息报告制度,做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强化舆情监测,及时回复政务热线12345转办投诉。

24.统筹疫情防控与文旅业发展。坚决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总要求,适时更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紧盯关键节点和重点领域,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疫情发展形势的分析研判,统筹研究制定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业复苏振兴。

25.强化文旅市场监管执法。加强新著作权法宣传普及,巩固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集中开展数字印刷、网上书店、电影市场等专项整治和文物保护百日攻坚集中行动。严厉打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出娱乐、网络文化、文物、旅游等领域案件查办力度,结合新业态发展实际,拓宽案源渠道,转变监管执法模式,力争查处一批典型示范案件。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适时开展文化市场“体检式”暗访工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26.加强旅游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发布优秀企业及个人、违法违规企业及个人信息。推进投诉处置工作下沉,通过专题培训提升旅游企业处置游客投诉能力。完善导游管理机制,规范导游员行为,提升导游讲解专业化水平。加强导游市场检查,严肃查处导游违反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并列入黑名单。探讨建立导游服务质量、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全面考核导游执业业绩、满意度评价、违法违规记录等,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探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行业协会参与导游管理、培训,建立多主体联合培训机制,提升导游执业能力。加强《临沭旅游》导游词宣传培训,提升导游整体素质和讲解水平。

27.加强影视版权管理。提升新闻出版广电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播出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广播电视精品创作生产。加强监测监管,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进一步净化荧屏声频。落实电影管理法规,规范电影放映秩序。督导检查数字影院、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提升全县电影放映管理服务水平。以“剑网2021”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版权保护工程。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做好重要社情民意、信访信息、维稳情报的收集、研判工作。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以及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工作。

九、实施文旅宣传工程,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28.宣传推广文旅品牌。借助各类平台,以“好客山东·乐游临沭”为核心,不断完善品牌体系。加强与航空、铁路、公交等公共服务机构协调沟通,联合开展文旅品牌宣传推广。积极打造个性鲜明、吸引力强的临沭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29.策划包装旅游产品线路体系。重点开发美丽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产品,将艺术演出、非遗、博物馆等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策划产品线路。完善家庭自驾游、周末“微度假”、亲子近郊游、文化深度游等系列特色线路产品。

30.全方位立体化建设综合营销渠道。制作推出突显临沭特色的宣传片,开展营销活动。与淮海经济圈城市等周边重点客源城市建立合作关系,重点针对日韩市场开展线上营销活动。与重点OTA(如,携程、美团旅行、去哪儿、马蜂窝、驴妈妈、同程艺龙、途牛等)、旅行社深化合作,开展主题旅游线路产品推广行动,探讨开展事件营销。探讨建立旅游营销科学评价机制。

31.重点打造品牌节会和主题活动。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柳博会、农民丰收节、百合旅游文化节、板栗采摘节等活动,不断提升节会影响力,全方位展示新时代和美幸福临沭开放现代活力的新形象。

十、实施文旅服务工程,保障能力建设

3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推进流程再造,健全完善机关制度规程,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法治建设,履行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和巩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办理整改成果,建立工作执行力和完成质量评价体系。抓好日常督查和重点事项督办,建立健全流程推进督促提醒机制。强化机关节能降耗日常管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制定全局综合考核方案,抓实抓细年度考核工作。配合做好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工作,将健康促进工作融入“送戏下乡”和“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将健康元素、健康故事融入文艺作品创作,在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场所放置健康宣传资料,在全县影院播放健康素养66条宣传片。

3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使用优秀干部。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分析干部队伍,强化综合分析研判结果运用。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和晋级竞岗等方式,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的组织力和执行力。通过公务员考录、遴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完善制度体系,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培育文旅人才。加大对全县文化和旅游部门人员、文艺业务骨干的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招才引智、专题培训等,引进、发现、培养一批懂市场、懂管理、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积极申报全市乡土艺术人才。开展“临沭县十大乡土文化人才”评选活动。加强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大力培养乡村儒学师资,建立乡村儒学人才库。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庄户剧团,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

34.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在全县文旅系统持续开展“人诚事公、风正业兴”的核心理念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营造“诚实守信、忠诚履职,充满激情、敢于担当,脚踏实地、争创一流,高效廉洁、富有成效”的良好行业氛围。巩固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扎实开展“勇作为、负责任、敢担当、重奉献”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风正气,凝聚实干担当共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立足实际、服务大局,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2月23日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