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乡村振兴>>工作动态>>正文
贴民心解民忧 临沭县创新“农技+调解”融合机制,打通田间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2025-07-24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nyj/2025-0000150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5-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贴民心解民忧 临沭县创新“农技+调解”融合机制,打通田间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
索引号: linshuxiannyj/2025-0000150
发布机构: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7-24

“喂,是县农业农村局吗?我是石门镇东转林村的村民,我的15亩芋头的叶子发黄,干枯了,怀疑是被邻居打除草剂造成了药害,但对方不承认,想麻烦你们来帮忙处理一下。”每年七八月,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期,却也成为农作物药害纠纷的集中爆发期,类似上面的求助电话此起彼伏。据往年统计,临沭县这两个月涉及农作物药害的投诉高发频发。纠纷虽起于田间一隅,处理不慎却常引发邻里反目、矛盾升级,既损害农民生计,更埋下社会稳定隐患。

为打通农事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临沭县农业农村局立足实际,创新探索“农业专家+调解员”双轨并行模式。该局充分发挥部门内农业技术专家密集的优势,让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身兼技术鉴定与矛盾调解双重职责,用专业知识、权威认定、耐心的调解化解了让群众愁、怨的田间纠纷。

一、加强培训,源头减损。临沭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往年药害频发,投诉较多的情况,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关键点,组织专家对农药经营主体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药经营者服务种植户的能力,在销售农药的时候向种植户充分说明该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等要素,从源头上进行减损。同时,又利用冬春大民大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时机,强化种植户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培训,让更多的种植户能够科学安全的使用农药,有效降低了农药药害的发生。

二、制度先行,夯实根基。临沭县首先为农作物农药药害处理建章立制,制定出台了《临沭县农作物农药药害鉴定实施办法(试行)》,确保纠纷调处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高效、公正解决争议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专家赋能,精准止纷。县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并择优挑选作物种植、植保、果茶等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组建“农作物农药药害鉴定专家库”。当纠纷发生时,相关领域的专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细致勘查作物异常状况,凭借深厚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出具权威鉴定结论。“专家到田头,道理就讲到了我们心坎上,该是谁的责任,大伙儿都服气。”一位曾经历纠纷的村民表示。这份专业认定,成为化解双方疑虑、平息争执的“定心丸”。

四、温情调解,弥合裂痕。在明晰技术责任的基础上,专家们无缝切换至“调解员”角色。他们深入倾听双方诉求,体察情绪症结,以乡音俚语拉近距离,用情理法交融的方式耐心疏导。“既要算清田里的‘损失账’,更要解开乡亲心里的‘疙瘩结’。”一位参与多次调解的农技专家吴书宝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推心置腹的沟通,让许多一度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田间地头重拾和谐。

这一系列的举措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药害高发期相关纠纷投诉量显著下降,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田间受损的作物得到合理补偿,更可贵的是,无数可能破裂的邻里情谊在专业与温情交织的调解中被成功修复。

临沭县“农业专家+调解员”的创新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化解农业生产纠纷的专业化、人性化新路径。它以科技权威定纷止争,更以乡土智慧弥合人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广袤田野的落地生根,不仅护卫了农民的粮袋子,更稳稳托起了乡村和谐的基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的“临沭经验”。

(供稿:临沭县农业农村局谢仕儒、宋丽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