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医疗卫生>>健康科普>>正文
【健康科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大暑时节如何养生?这份攻略快收藏→
2025-07-28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wsj/2025-0000093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卫生健康局  发布日期  2025-07-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健康科普】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大暑时节如何养生?这份攻略快收藏→
索引号: linshuxianwsj/2025-0000093
发布机构: 临沭县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
发布日期: 2025-07-28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进入大暑又恰逢三伏天

此时节,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热的时候

大暑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往下看,一同了解↓


大暑时节

当心这3种疾病



老年人要防心脏病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高发期,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

  • 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心火过盛。

  • 做好防暑降温,清淡饮食,少食不易消化的食品,如油条、年糕等。

  • 运动不过量,可早晚散步,每次1~2公里即可。


中青年要防过劳症




预防措施

  • 保证睡眠防缺觉,每天6~8小时的睡眠为宜。

  • 饮食营养不可少,加班时可适当吃些夜宵,如酸奶、面包、绿豆粥等,补充营养又消暑降温。

  • 少开车多走路,防止车内通风较差,造成机体缺氧,甚至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儿童要防脾胃病




预防措施

  • 用自制冰镇绿豆汤、冰粥等代替冷饮。

  • 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饮、吃1根冰棍为好。

  • 运动后及吃饭前不宜马上喝冷饮,以防引起胃肠痉挛或影响食欲。



暑邪、暑热、暑湿

大暑养生注意这3点



0 1
暑邪:气阴两虚


夏季出汗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气伤后,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就弱了,导致血液运行迟缓,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心梗



想要祛暑邪,不妨试试清凉绿豆汤:绿豆30克、芦根9克、生甘草3克。将芦根、生甘草用纱布包好,加入适量水与绿豆同煮,把装着芦根、生甘草的药包拿掉后即可饮用,能起到防暑消暑的功效。


0 2
暑热:咽痛、失眠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更容易“上火”,出现咽痛、烦躁、失眠等不适。再加上出汗过多,使得体内水分流失增加,还会有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表现。这两款能够缓解暑热的清热方,不妨试试↓


  • 吃苦味


苦味食物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功效,适合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 煲水鸭




0 3
暑湿:肢体困重


大暑时节,雨水逐渐增多,湿邪易乘机而入。暑湿侵害人体会引发口中黏腻、肢体困重等症状,有些人还会表现为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适当出汗有助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可选择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能够出微汗。


此外,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大暑时节

尽量别做这4件



  • 不要剧烈运动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会趁着三伏天加强运动。医生提醒,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很有可能造成中暑(阳暑)。高温天运动要注意什么?这3点一定要记好↓





  • 避开高温时段,尽量在早上10点之前、傍晚5点以后运动;

  • 户外运动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不要过猛喝水,以免导致心脑血管或肠胃不适;

  • 运动量不宜过大,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快步走、瑜伽、太极拳、交谊舞等。






  • 不要过分贪凉


吃雪糕、喝冷饮、把空调温度调很低,也容易引发中暑(阴暑),导致咽喉不舒服、四肢酸软、呕吐、腹泻等。


  • 不要熬夜


吹空调+熬夜追剧,容易使免疫力下降。医生提醒,夏天出汗多,身体损耗大,营养、睡眠不足时,损大于补。



  • 不要洗冷水澡


夏季炎热易出汗,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脚,会使寒气借机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不仅不利于养生,还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增加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出汗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即使是热水洗浴,也要注意浴后避风、避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