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 ||||||||||||||||||||||||
2025-07-28 点击数: | ||||||||||||||||||||||||
|
||||||||||||||||||||||||
|
||||||||||||||||||||||||
尊敬的黄子娉、高雪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于该提案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5年,我局按照“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规划要求,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期待,持之以恒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着力推动城乡文化设施品质提升,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基层优质服务供给,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夯实我县文化建设基础。 一、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基础。着眼于解决“农村缺少文化设备、设施档次不高”的问题,一是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局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持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针对群众需求逐步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9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8处、标准化文化广场300处、乡村记忆馆70处、县文化馆图书馆分馆20处、236处村居基层服务点,新型文化空间(城乡书房、传习驿站)33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二是深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全省镇街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通过以评促建,着力对9处综合文化站在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改提升。经省市两级评估,省文旅厅公布了山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上等级站名单,我县4个综合文化站被评定为特级站,5个综合文化站被评定为一级站。全县所有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一级站及以上标准,尤其是特级站占比在全市领先。三是推进实施文体器材配送工程。通过政府购买,继续为各镇街、村居配发移动音响、锣鼓家什等,今年已向基层配发锣鼓家什17套,移动音箱47个。四是加快总分馆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的积极作用,启动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建成并使用图书馆+物联网读者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基层服务点服务水平提升,目前我县已在所有村居农家书屋建立基层服务点,并纳入到总分馆体系,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文化活动联动和人员统一培训。 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品牌系列活动。着眼于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少”“节目不吸引人”的问题,一是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菜单”。今年我们继续加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激情四季·唱响临沭”国家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进行全面优化,根据制定完善了《“激情四季·唱响临沭”2025年度群众文化活动安排一览表》,全年计划开展品牌系列活动314项,满足不同群众、不同年龄段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我县组织开展了第二届锣鼓大赛、临沭县春节联欢晚会、第十七届“龙腾虎跃闹新春”舞龙秧歌会、新春有奖灯谜喜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青年歌手大赛、临沭麦玩音乐节等大型文化节会活动11场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12场,依托文化场馆开展国学大讲堂、祥龙国学等全民阅读活动及年画绘制、剪纸、元宵节蒸面灯、小戏小剧演员培训班等公益培训240余场次,线上线下活动总参与人次达29万余人。创新实施“琅琊夜校:市民素质提升大课堂”项目,开设面点、非遗技艺、才艺体验等76门课程,5400余课时,服务学员4000多人,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二是推动优质文化服务直达基层。组织乡村春晚、送春联送福、“新春暖心惠民”志愿服务、春季“黄河大集”、“沂蒙大集”等活动120余场次。三是聚焦村居群众文体活动。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将服务下沉到基层,推进文艺辅导培训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常态化。创新采用“点单式”“流动式”等服务模式,由群众选取文体服务项目,我们组织人员送志愿服务的方式,把群众最需要的广场舞培训、业务管理人员培训、村居文化带头人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村居文化活动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以流动形式开展“星辰计划”各类文化培训与业务辅导共25期,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四是加大文化作品生产。突出地域特色,对非遗舞蹈《打花棍》、柳编舞蹈《沭水柳韵》进行提升,新创乡村题材歌曲《柳乡姑娘》《苍源之恋》在省市村歌镇歌展演舞台上进行了展示。群众小戏小剧工作成绩显著,成立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涌现出《第一碗饺子》《巧手编出幸福路》《村里出了个大网红》《一卷票子》《西山前保卫战》等一批小戏小剧优秀剧目和优秀剧本。 三、奠定文化人才支撑,持续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解决“农村文化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加大基层文艺团队扶持力度。发挥“送戏下乡”工程政府购买服务作用,统筹兼顾公益演出质量水平提升与扶持基层庄户剧团发展的关系,适当放宽政府购买演出参演门槛,让更多基层文艺人才能够参与到“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中来,为基层庄户剧团“搭平台、指路子、给资金”,进一步为基层文艺团队开展文化活动注入活力。二是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为促进、带动镇街和村居文化活动的开展,我局重视发挥基层带头人、民间艺术团体等的带动作用,组织业务骨干和文艺志愿者不定期走进基层,支持和辅导镇街、村居自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贴近本地群众需求的文体活动。同时积极推荐我县优秀文化人才参与全市文化达人、群众文化带头人、示范团队评选,2025年初,我县获评全市文化达人64人、群众文化带头人124人、示范团队23个,有力推动我县文化事业人才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发挥文化志愿服务作用。新组建“艺沭微光”文化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表彰、命名和我们全力打造“星辰计划”基层文艺人才培训品牌,用品牌整合力量,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基层文艺骨干艺术素养、业务水平和策划组织管理能力。奖励等手段吸纳文化志愿者参与,凡参与各项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享有推荐参加省、市级文旅部门举办的公益活动、文化讲座、艺术辅导培训和评选“十佳(优秀)文化志愿者”等权益;大力发挥文化志愿者在服务大众文化生活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示范作用,结合传习驿站等打造,广泛为文化志愿者提供各种培训、交流、表演和深造的机会,对他们组建的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文化社团,在场地、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扶持和帮助;依托“星辰计划——群文大讲堂”品牌,吸引志愿者广泛参与面向公众的各类艺术课堂、讲座、阅读推广、科技普及等公益服务,为文化志愿者搭建服务大众的平台,资金方面,我局加大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平均每年投入近15万元,用于图书馆和文化馆等文化阵地线上线下开展“星辰计划——群文大讲堂”活动。四是探索“文化+数字”线上文艺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上“云”现已成为新的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方式,我局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多元化媒体矩阵,逐步探索出“文化+数字”线上文艺人才培养新模式,我局打造了“艺术慕课”、精品原创作品展播、沭图听书、沭图展览、沭图课堂等系列线上精品课程,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学文艺、看图书、听广播、观直播、逛展览等多种线上服务。该模式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影响力,扩大了培训面,提高群众参与度。 再次感谢您对临沭文旅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注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改进。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16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