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我县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的答复 | ||||||||||||||||||||||||
2024-07-04 点击数: | ||||||||||||||||||||||||
|
||||||||||||||||||||||||
|
||||||||||||||||||||||||
季英宝、张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我县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临沭县教体局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塑造工程,将学生德行培育融入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习惯养成。 1.深入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进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经典吟诵展演活动。全县学生积极学习践行《弟子规》,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编排《弟子规》韵律操、开展系列经典诵读节目展演,提升道德修养。各学校开展传统技能技艺进校园活动,书法、古琴、茶艺、京剧、陶笛、传统手工、足球等传统文化课程,着力拓宽武术、蜡染、剪纸、烙画等传统技能技艺进校园活动,突出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引导学生们从中汲取精神滋养,提升道德修养,塑造德行品格。积极开展系列行为习惯养成主题班会、开学礼、毕业礼、成人礼等主题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通过培育红色文化德育基地、红色研学等,把课堂搬到了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红色朱村文化博物馆等地,让同学们深刻了解革命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集体意识,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 3.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宣传宣讲。临沭县教体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宣传宣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11个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作用,持续推动良好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气和网络生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校风、校训、校标、校歌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国情,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连,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开展系列主题主题班会、主题团队日活动,拓展军训、研学、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借助重要节日(清明、端午、国庆、中秋等)纪念日开展节日主题教育,各学校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节、学生节、科技活动月、运动会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荣誉感。在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习培根铸魂价值,引导青少年学子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推进月展示活动,推动德育融合。在10所学校举行传统文化德育融合教育月展示活动,逐步实现了“一月一展示、校校有品牌”。持续打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临沭教育品牌,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德育融合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为学生固本铸魂和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真正推动了临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7.打造传统文化家校共育品牌。各学校营造孝道教育氛围,围绕孝道教育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利用课堂进行孝道教育,充分挖掘传统孝道教育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孝道教育,让“孝”的风气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利用好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励志成长”“感恩社会,撒播爱心”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自然社会的滋养之恩。组建了家庭教育宣讲团,通过家风家教巡回宣讲和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进校园活动,精准对接家长急愁难盼问题,积极开展送课到校巡回宣讲活动300余场,受众家长30万余人。县教体局组织开展家校共育示范学校评创建,开展家长进校园、万名千师大家访、家长论坛、家长沙龙、家庭辅导等活动,真正引领家长提升学习提高家庭经营和人生价值理念。 接下来,临沭县教育系统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也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单位与学校教育网络交流披平台,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多措并举,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临沭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6月20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