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加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提案》的答复 | ||||||||||||||||||||||||
2024-06-27 点击数: | ||||||||||||||||||||||||
|
||||||||||||||||||||||||
|
||||||||||||||||||||||||
尊敬的王首富、房孟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我局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仔细研究,认真部署,积极落实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红色革命抗战遗址保护利用,传承红色血脉 多年来,我局一直致力于红色革命抗战遗址的保护。早在1985年2月,我县公布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34处,抗战类遗址就占6处,为后期的红色革命抗战遗址的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积极申报市级抗战遗址。2015年1月临沂市公布的第一批100处重点抗战遗址名单中,我县共有8处抗战遗址入选,并立碑保护。 2.开展红色革命遗址普查登记。2020年对县域内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了实地勘察、档案梳理,进一步细化了内容。对革命遗址的见证者进行了采访,留下了宝贵的文字材料。 3.加强对抗日战争遗址的保护利用。2021年筹措资金3.5万元,为我县的6处革命遗址:鲁南四地委、四行署、四军分区驻地旧址(陈巡会村)、郯东北第一办事处成立旧址、中共临沭县委、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滨海军区四团驻地遗址、中共沭河工委、沭河办事处旧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被服厂遗址立碑撰文。 4.修缮保护革命文物本体,提高红色革命建筑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2022年投资108万元,对曹庄镇朱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进行修缮。该建筑始建于道光10年(1831年),是我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形式,青色瓦房,四檐飞出,饰有龙头凤尾等图案,作为住宅使用。 1940年1月,八路军进驻朱村,成立了郯城县东北第一办事处(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前身),作为办公场所。 1940年7月,改为苍马办事处,刘白涛为主任。 1941年6月,正式成立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刘白涛、谷牧、张云榭等老一辈革命领导都经常在此办公和居住。此次修缮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最大范围内复原古建筑整体风貌。该建筑的修复,不仅能更好的开展对沭河流域清代村落分布研究,更是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同志缅怀革命前辈、重温峥嵘岁月的党性教育基地。 5.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2023年申报的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已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完成入选山东省革命保护名录文保单位标识牌制作挂牌工作。我县有9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名录,分别是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滨海革命烈士陵园、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刘少奇办公旧址、东盘村革命纪念地、西山前战场、吴家后战场及革命驻地纪念碑,根据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制作了统一规范的标识牌,在标识牌上印有二维码,人们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革命文物的位置、内容及价值等详细信息。 7.弘扬红色文化,创作歌曲《西山前保卫战》。该曲由张庆莲作词,朱崇胜、王梅作曲。并参加全市村歌镇歌展演,宣传“西山前保卫战”这一红色丰碑。全力打造小戏小剧精品,红色小剧《第一碗饺子》。积极组织小戏小剧进景区和巡演活动,组织了“沂河之夜”全市小戏小剧展演月临沭专场活动。 二、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实施红色文旅+,红色研学游成为旅游新亮点 1.编制《临沭县朱村片区与刘少奇馆片区乡村旅游振兴行动规划》。复原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朱村时的场景,建设了县委党校分校区,修复了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设打造了朱村柳韵慢生活民宿区,增加完善了沂沭河休闲生态区相关配套业态,优化提升了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沿线建设观景台和停车休息区2处,设置沂蒙精神主题雕塑等红色景观小品32处,设计安装了266组红色标语和红道道旗,红色景点连接线沿途红色旅游氛围感和体验感十足,朱村片区得到全面优化提升,精品线路成效显著。 2.打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红色精品线路。深度融合串联红色旅游线路,大力推广红色精品线路沿线“乡村游”“研学游”“民俗游”“非遗游”,助推朱村片区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线上线下宣传营销齐发力,先后举办朱村国潮文化节、红色旅游摄影和短视频征集赛、招商推介会等红色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主动外出推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红色精品线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全面提升朱村片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3.《临沭县“探索“五个一”工作措施打造“苍山沭水·红色临沭”文旅品牌——临沭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成功评选为全省15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之一。《微改造,精提升,临沭红色旅游崭新颜》被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下步工作重点 虽然在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宣传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相对于我县的红色资源现状还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要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加快融合发展步伐,着力打造集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提高政治站位,保护红色革命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重大事件、重点人物的遗址和濒危倒塌的遗址优先抢救保护。建立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的规范性文件和法规和制度,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制度保障。扎实开展相关的遗迹遗址、实物史料、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挖掘等工作。解决个人产权的红色文物保护问题,可以通过置换、调换等方式,把个人拥有的房屋等收归国有;针对战场文物的保护问题,采取最小干预的方式,原址保护,避免过度开发,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 (二)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积极引导红色文化旅游向园区化、景区化发展,重点建设好朱村文化旅游区、夹谷关景区、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纳入全县重点旅游线路,形成地域形象突出、文化内涵丰富、品牌特色鲜明的红色经典景区。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红色景区基本陈列水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互动性,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积极面向青少年市场,开展红色研学游,打造区域性研学旅游基地。 (三)加大宣传力度,叫响红色品牌。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红色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配合全市“亲情沂蒙”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策划临沭红色旅游形象品牌、主题口号。积极策划和参加各级红色旅游营销活动,强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平台及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渠道,推动临沭红色旅游走出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手”机制,举办有影响力、宣传效应明显的大型活动,做大叫响临沭红色旅游品牌。 临沭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0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