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 ||||||||||||||||||||||||
2025-01-17 点击数: | ||||||||||||||||||||||||
|
||||||||||||||||||||||||
|
||||||||||||||||||||||||
今年以来,县应急管理局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系统实施“八大行动”,不断深化“四项整治”,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一大批问题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方位高质量抓实安全风险防控。一是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动态评估分级分类监管措施,组织化工和危化品企业每年开展一次对标自评,市县两级组织专家进行复核评估,推动风险管理、安全操作等过程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11家化工和危化品企业自评及县级复评,4家企业完成市级复评。其中蓝色企业1家,黄色企业7家,橙色企业3家,红色企业0家。对全县工贸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对82家县级监管的Ⅰ类企业和330家镇级监管的Ⅱ类企业逐一进行诊断分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分为A、B、C、D四级。二是分级分类执法。进一步完善执法企业名录库,确定“一家企业对应一个执法主体”,对每家企业的执法检查由相对应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负责,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确保全链条、全覆盖消除风险隐患。其中,县级重点执法检查企业名库录62家,一般执法检查企业名库录110家,镇街(区)执法检查企业名库录324家。三是高质高效督导。坚持“督政”与“督企”结合,常态化开展日常督查,并将检查情况形成通报,做到真抓、真管、真落实。定期开展暗访互查,每月组织10个暗访组,对全县各镇街(区)和19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暗访互查,共查改问题隐患553条。四是严格执法处罚。聚焦危化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以及金属冶炼、粉尘涉爆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和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突出关注12345举报,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未持证的、有重大隐患的、三同时未办理的、危化品未存专用仓库的、违法外包外租等重点违法行为,提高执法精准度、震慑力。全县共检查企业765家次,立案73起,行政处罚542.252万元。 (二)细处着眼、实处入手,多领域深层次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在化工、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日租房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用好专家细查、联合检查等措施,既查具体隐患,又深挖共性问题、深层次矛盾,做到应查尽查、能查尽查。累计检查企业390家次,排查一般问题隐患552条,已全部完成整改。排查九小场所667家,小区28个,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090条。二是深入开展“四项”专项整治。不断深化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预防高处坠落和企业外包施工“四项整治”,研判分析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督导检查,累计组织检查组2449个,派出检查人员7000余人次,查改一般风险隐患3344项,公布典型执法案例2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企业11家,为801台电焊机设备“加芯赋码”。三是扎实开展重点场所整治。组织开展“园中园”“厂中厂”“多层厂房”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行为,摸排出“厂中厂”企业82家,安全管理松散企业48家,排查隐患344条,其中重大隐患12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针对摸排出的“厂中厂”、安全管理松散企业,县应急局对10个镇街区开展督导检查21次,帮扶重点行业领域企业42家次。四是大力开展森林防火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四清”活动走深走实,共清理防火通道两侧可燃物36公里,263处,124.9万平方米,314.5吨。排查火灾隐患6类23项,排查穿越林区线路26公里,发现隐患5处。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7份,已完成整改。 (三)创新赋能、强基固本,多维度系统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结对帮扶“促提升”。将全县24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分成12个小组,每两家企业形成“安全联盟”,帮扶企业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整体评价等形式开展精准帮扶,让“落后”企业对照标杆抓安全,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深刻转变。累计发现安全隐患693项,均已完成整改和闭环管理。二是高手查体“治未病”。聘请高水平专家对7家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高手查体”服务,发现问题540项,已全部完成整改。对化工园区11家化工企业开展季度部门安全诊断,发现问题隐患409项,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教育培训“强基础”。开展现场研学,采用“边查边学”的方式,开展入企调研式检查,由车间人员现场讲解工艺、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等内容,监管人员对照讲解内容及设计专篇熟悉掌握装置风险点,现场提问核查相应管控措施。已开展调研式检查6次,排查重大隐患2条,已全部整改完毕。对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全覆盖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推动主要负责人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开展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等专题安全培训1045次,受教育人员达12.1万余人次。四是应急演练“重实战”。制定2024年应急演练工作计划,完成危险化学品综合应急演练、防汛抢险综合桌面推演应急演练等县级演练5次,承办临沂市粉尘涉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1次。五是科技强安“提质效”。深化应用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数字化管控系统,全县8家危化品生产企业、1家危化品使用企业、5家带储存危化品经营企业、82家加油站、15家涉危化品一般化工共111家企业接入系统,实现了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艺装置、重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监测监控数据实时监测,有效管控重大风险。深入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完成2家涉及氯化、重氮化工艺企业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摸排并完成2家具有爆炸风险的化工装置设施的无人化改造。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很大挑战。 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小微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将安全抛之脑后,规避监管,擅自改变工艺、非法生产、“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从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到一线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技能与岗位要求不相匹配。 二是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部分企业敏锐性不高、紧迫感不强,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到位,对事故隐患缺乏强烈的整改意愿,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无从下手,导致各类隐患反复整改却反复出现。比如:今年以来,金沂蒙特殊作业多次出现作业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现象。每次发现问题都处理、考核、检讨,但是没过多久依旧出现类似问题,履改屡犯、屡禁不止。 三是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我县企业多为规下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小、安全条件较差,安全生产得不到有力保障,特别是涉及到化工、工贸等领域,监管量大面广,安全事故突发性强、可控性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对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还不够深入,首创性、可复制性成果还不多。 三、下步打算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动态清零,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聚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紧围绕“八大行动”“四项整治”,盯紧盯牢危化品、工贸、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认真开展暗访督导、检查互查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确保各行业领域责任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整改消除到位。严格落实调度通报、暗访督导、问效问责工作制度,形成“一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和督促推动力度。 二是聚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加强消防、危化、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厂中厂”、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隐患整改台账。坚持“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和“多拍摄隐患场景”,督促部门、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健全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立案查处、公开曝光、“一案双罚”、提级调查等工作措施,督促推动真查真改、立查立改。 三是聚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量化提升工程为抓手,对企业落实情况量化调度、量化通报、量化评价,推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以“逢查必考”落实一线员工现场风险手指口述等培训工作,健全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内部奖惩和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活动,逐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石。运用异地交叉执法、“互联网+执法”等方式,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行业禁入,联合惩戒、行刑衔接、一案双罚等手段,倒逼企业责任落实。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