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沭应急发〔2021〕12号 | 成文日期: | 2021-05-08 |
发布日期: | 2021-05-08 | 效力状态: | 生效中 |
沭应急发〔2021〕12号
各镇街应急办、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中心,各有关企业:
为持续做好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评价工作,提升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按照市局《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临应急发〔2021〕1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临沭县应急管理局
2021年5月8日
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行以全要素安全评价为基本方式、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支撑的“全要素监管执法模式”,实现监管执法标准统一、隐患台账详细可靠、隐患整改跟踪到位、监管执法密切协同、分级分类精准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全年评价。各镇街(区)全年对企业开展一次全要素安全评价,督促企业找准差距、补齐短板。6月底前各镇街(区)完成任务数的50%,12 月底前,全县完成300家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安全评价工作。县局评价名单见附件1,各镇街(区)具体任务数见附件2。县局评价的企业,各镇街(区)不再评价。
(二)用好信息化平台。利用市局统一开发全要素安全评价APP,在开展全要素安全评价时,根据企业实际实时更新企业基础信息,建立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安全评价数据库。下载地址http://fir.hdlkeji.com/3lrv。
三、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一)评价内容。围绕“人”、“机”、“物”、“环”、“管”五个要素,对企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工艺、教育培训及人员素质等安全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式。以全要素安全评价贯穿日常监管执法全过程,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托专家配合。
四、任务分工和组织形式
(一)任务分工:县局负责全县企业全要素安全评价工作的指导、调度、抽查、通报和考核,具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监管”的原则分别由县局、各镇街(区)依据《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量化评价评分办法》(附件3)组织实施。
(二)组织形式:
各镇街、经济开发区组织评审行业与企业相符的市级专家(不少于3名)成立专家组,或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对照“人”、“机”、“物”、“环”、“管”五个要素分别进行量化评价。
五、评价结论
全要素评价采用百分制。评价结束后,各镇街(区)对所有参与全要素量化评价的企业,分为“好”“中”“差”三类,各占30%、50%、20%。
六、结果运用
(一)强化评价结果通报。按照全要素安全评价情况,从高到低分为“好”“中”“差”三类,各占30%、50%、20%,由各镇街(区)将评价结果报送至县局基础科公务邮箱,由县局通过网站、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对情况进行公示。
(二)强化隐患整改清零。各镇街(区)要明确隐患整改责任人,及时下达执法文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隐患,做好隐患闭环管理;定期调出系统数据库“人”、“机”、“物”、“环”、“管”要素隐患台账,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情况分析研判。
(三)实施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各镇街(区)要对评价结果为“差”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督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存在重大隐患以及有关规定明令禁止的工艺、设备、设施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并上报县局;对同一家企业经多次评价,但同类问题重复出现且不整改的情况,要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并纳入县局执法机构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加大执法频次,全程跟进,责令限期整改。
(四)实施精准监管和执法。各镇街(区)要以企业全要素评价结果为基础,按照《关于推进安全生产分类执法的意见(试行)》(临应急发〔2021〕4 号)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等级综合评定,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执法。县局将依据《全要素评价工作质量复核表》(见附件4)对各镇街(区)全要素评价企业进行抽查,对评价质量(准确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果运用进行复核。其中,评价质量纳入月度考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果运用纳入全年考核。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区)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工矿商贸企业全要素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保障措施,将日常监管执法及全要素安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提高监管执法质量。各镇街(区)要严格坚持评价标准、加强过程管控,实时在全要素安全评价APP录入检查情况,确保评价实效。市局将对此进行常态化督查,对全要素监管执法模式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评价质量(准确度)、结果运用情况进行复核,对部署不到位、组织推进不力、工作措施不落实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各镇街(区)要在日常监管执法中及时、准确录入现场检查情况及排查隐患情况,确保检查结果及时有效归集。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全要素安全评价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