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浏览模式
通知公告
中共临沭县委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临沭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以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为目标,全方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县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学习内容,举办全县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4次,组织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科级干部普法考试5次。各镇街、县直单位制定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计划,通过学习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二是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制定《临沭县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等7个文件,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办公室和各协调小组会议12次,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三是不断加大法治政府考核力度。细化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45项,组织镇街、县直单位现场述法、现场评议,全面落实镇街、县直单位法治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制定镇街、县直单位法治建设考核细则,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相应法治建设职责情况,纳入县直单位和镇街领导班子考核测评体系。

(二)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确保政府依法全面正确履职。一是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制度。编制政府部门职责任务、职责边界、镇街行政权力责任“三张清单”,对因法律法规修改或废止导致权责事项变化的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对各部门调整情况与“三定”规定衔接情况进行专项审查。制定《临沭县行政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实施办法》,明确行政审批、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部门职责边界事项和主次责任。二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的意见〈试行〉》,完善“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和执法重心下移,把日常执法管理事项纳入镇街综合执法平台管理,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梳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所对应的监管事项,逐一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措施、监管依据,实现监管无死角,执法无盲区。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临沭县营商环境创新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18个领域172项工作任务完成率100%,明确对273项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完成26个事项、46个实施要素的办事指南编制工作。打造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和“沂蒙红色帮办代办”专区,推行证照联办、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区域评估等举措。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完成抽查事项316项,自主发起170个任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全县涉企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线索,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纳入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确保政府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印发《临沭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程序,编制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审查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110余件。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坚持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相结合,公布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20件,废止15件。二是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三重一大”事项及时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编制年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推动镇街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组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推动全县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健全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管理使用制度,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机制,促使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疑难复杂案件咨询论证常态化。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衔接、与行政检察协作配合机制,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开展涉企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委托行政处罚、“乱罚款”问题专项监督,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四)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一是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坚持“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三个100%”的工作目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28件,办理“互联网+督查”工单107件,县长信箱313件。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建成全市首家互联网检察听证室,向县综合执法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教体局、郑山街道等执法(单位)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9件,提出行政审判、执行程序检察建议30件。深入推进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完善行政审判和行政应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3.76%,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二是强化政府内部监督。依法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先后对10项70件民生实事开展立项督查,制发督查通报10期,重点督办县长批示件421件。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等领域审计监督。2022年,全县共安排审计项目单位4大类162个,发现问题资金和管理不规范资金3.5489亿元。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03件,综合纠错率40.2%。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的动态管理,扩大主动公开覆盖面,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提高公开规范化、信息化、集中化水平,整合县域内40余个自建系统,累计共享、开放数据100余万条,开展“省政策文件库”数据连通工作,累计上传各类政策文件5000余条,规范、审核、发布政府信息8000余条。

(五)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确保群众享有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一是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印发“八五”普法规划,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各类学习宣讲,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加大宪法、民法典、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组建优秀法治文艺节目库,开展法治文艺基层巡演,开通普法抖音、微信视频号,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普法。二是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法律服务。依托镇街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两所共建”模式打造一线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代理、人民调解等综合性服务。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公证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司法鉴定执业能力,2022年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事项8000余件。三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完善访调、警调、诉调、热线对接机制,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起。建立“12345·临沭首发”平台,受理诉求1万余件,办结率99%,录播《首发聚焦》节目43期,依法解决群众诉求200余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法治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干部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疏导解决问题。二是依法决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不到位,公众参与实效不明显、专家论证质量不够高、决策风险防范有待加强。三是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基数大,执法能力和执法素质参差不齐,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现象,行政执法监督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四是学法普法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法形式相对单一,仍停留在“你讲我听”传统形式,“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不够,存在“重执法轻普法,重处罚轻教育”现象,普法宣传精准性、实效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和干部理论学习常设议题,通过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二是持续加强统筹推进力度。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建立常态化法治督察机制,形成“日常监测+专项督察+年终考核+专题述法”的综合评价机制。三是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监督,加强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四是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减证便企告知承诺制,加大包容审慎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水平,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重点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中共临沭县委临沭县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6日


关闭窗口